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

自我拍打養生




膕窩中央有委中穴,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,主治:坐骨神經痛、小腿疲勞、肚子疼痛、脖子酸痛、腰部疼痛或疲勞、臀部疼痛、膝蓋疼痛,同時還可以補腎養腎,增強性活力,「十總穴」歌訣有云:「腰背委中求」,此之謂也。

相片:拍打八虛的生理反應與療效(2):兩腋!

(一)所謂「八虛」,指「兩肘」、「兩腋」、「兩膕」(膝蓋後方的凹處)、及「兩髀」(大腿根部)等八處。

《黃帝內經•靈樞》:黃帝問於岐伯曰︰「人有八虛,各何以候?」(人體的肘窩、腋窩、膕窩、髀窩這八個氣血經常流注的地方稱為「八虛」,由此能分別診察什麼疾病呢?)

岐伯答曰︰「以候五臟。」(能診察五臟的病變。)

黃帝曰︰「候之奈何?」(如何診察呢?)

岐伯曰︰「肺心有邪,其氣留於兩肘。(肺與心受了病邪,就隨著它的經脈流注到兩肘窩。)

肝有邪,其氣留於兩腋。(肝受了邪,就隨著經脈流注到兩腋窩處。)

脾有邪,其氣留於兩髀。(脾受了病邪,就隨著經脈流注到髀窩。髀,音「必」。)

腎有邪,其氣留於兩膕。(腎受了病邪,就隨著經脈流注到兩側膝窩。膕,音「國」。)

凡此八虛者,皆機關之室,真氣之所過,血絡之所游,邪氣惡血,固不得住留,住留則傷經絡骨節機關,不得屈伸,故痀攣也。(這八虛所在的部位都是四肢關節屈伸的樞紐,也是真氣和血絡通行、會合的重要處所,因此不能讓邪氣、惡血停滯在這些部位。若邪氣惡血停留,便會損傷經絡筋骨,導致肢體關節屈伸不利,從而發生拘攣的症狀。痀音拘。)」

(二)拍打兩腋的生理反應與療效:

(1)拍打兩腋,可以治療心臟病、肝病。

腋窩正中有極泉穴,極,極致的意思,泉,心主血脈,如水之流,故名泉,極泉意指最高處的水源,也就是說此處穴位在心經的最高點,故名。

極泉穴位於人體的兩腋窩正中,在腋窩下的兩條筋脈之間,腋動脈的博動之處,拍打此穴,能有效治療各種心臟疾病;對肩臂疼痛,肩關節炎,具有保健作用,又能緩解上肢麻木的現象。

根據醫學研究指出,假使一個人罹患憂鬱症,其腋窩下(即極泉穴上),就會生出腫包,此為心氣鬱滯的現象,藉由拍打此穴,可化解腫塊,舒緩心經鬱滯的疾病。

(2)肝膽互為表裡,肝的疏洩功能正常,才能保證膽汁的貯存和排泄功能正常,膽汗排泄通暢,肝才能發揮其疏洩之性,肝膽發病時互相影響,所以在治療時也是肝膽同治,我們有一句成語:「肝膽相照」,其來有自。

(3)肝屬木,心屬火,木可以生火,即肝木濟心火,肝藏血,心主血脈,肝藏血功能正常,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正常發揮。

(4)肝屬木,脾屬土,木可以剋土,肝氣通達,可疏洩脾氣防其壅滯。

(三)兩腋的生理功能:肝主筋路,其華在爪,開竅於目,與膽互為表裡,五行屬木。

按西方生理學觀點,肝負責身體中許多重要功能,如製造及排泄膽汁,以助脂肪的分解及消化,此外,肝亦負責排解血液中的毒素。然而從中醫理論觀點看,肝的功能卻不同,中醫認為肝控制中樞神經系統,並負責植物神經系統(身體中一種非自主性的神經系統)以及循環系統的工作,此外它亦與視覺功能有關。

中醫認為肝主疏通及宣泄,有著疏泄全身氣、血、津液的作用,以確保其運行暢達。肝的疏泄作用可表現為以下三方面的功能:

(1)調暢氣機:

氣機指氣的升降出入的運行。透過肝的疏泄功能,肝維持了全身氣機即氣的運行的流暢。事實上,人體臟腑及經絡等活動健康全賴氣機的流暢,亦即依賴著肝的調暢功能。若肝的功能失調,則氣機會受阻,從而引致身體機能失調。嚴重的話,甚至會影響其他健康問題。

(2)調暢情志:

透過肝的疏泄功能,肝調和了情緒。中醫認為情緒健康有賴氣血的和暢,藉著肝的疏泄,氣機保持流暢,則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,心景舒暢。若肝失疏泄,肝氣鬱結,便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的現象如抑鬱及憤怒等。

(3)促進脾胃消化功能:

透過肝的疏泄功能,肝促進及調和脾的消化功能。若肝失去柔和舒展的特性,則會影響脾氣的運行。最後,食物運化功能會受到影響,從而引致腹痛、嘔吐、腹脹或腹瀉等。

(4)肝主藏血: 

中醫認為肝有負責貯藏血液及調節血量的作用,當人休息和睡眠時,機體的血液需要量減少,多餘的血液便會藏於肝;當運動或工作時,機體的血液需要量增加,肝便會將貯藏的血液輸送全身。如肝血不足,肝則無血所藏,不能濡養於目,並會引致兩眼乾澀昏花。

(5)肝主筋,其華在爪:

筋的活動與肝有著密切關係。若肝血不足,則無法滋養於筋,便會引起抽筋、肢體麻木、屈伸不利等。此外中醫認為指甲的健康亦倚靠肝血的滋養。若肝血充足,則指甲會顯得紅潤有光澤,若肝血不足,則指甲會變得軟薄、脆弱及蒼白。

(6)肝開竅於目:

眼與肝有著密切關係,一方面,眼與肝經連接。另一方面,眼的視覺功能及健康須倚靠肝血的滋養。事實上,有許多肝的疾病可透過眼部病變反映出來。例如,肝血不足會引致眼矇的症狀;此外,肝膽濕熱亦會引起目黃的現象!
拍打兩腋,可以治療心臟病、肝病。

腋窩正中有極泉穴,極,極致的意思,泉,心主血脈,如水之流,故名泉,極泉意指最高處的水源,也就是說此處穴位在心經的最高點,故名。

極泉穴位於人體的兩腋窩正中,在腋窩下的兩條筋脈之間,腋動脈的博動之處,拍打此穴,能有效治療各種心臟疾病;對肩臂疼痛,肩關節炎,具有保健作用,又能緩解上肢麻木的現象。

根據醫學研究指出,假使一個人罹患憂鬱症,其腋窩下(即極泉穴上),就會生出腫包,此為心氣鬱滯的現象,藉由拍打此穴,可化解腫塊,舒緩心經鬱滯的疾病。

相片:拍打八虛的生理反應與療效(1):兩肘!

(一)所謂「八虛」,指「兩肘」、「兩腋」、「兩膕」(膝蓋後方的凹處)、及「兩髀」(大腿根部)等八處。

《黃帝內經•靈樞》:黃帝問於岐伯曰︰「人有八虛,各何以候?」(人體的肘窩、腋窩、膕窩、髀窩這八個氣血經常流注的地方稱為「八虛」,由此能分別診察什麼疾病呢?)

岐伯答曰︰「以候五臟。」(能診察五臟的病變。)

黃帝曰︰「候之奈何?」(如何診察呢?)

岐伯曰︰「肺心有邪,其氣留於兩肘。(肺與心受了病邪,就隨著它的經脈流注到兩肘窩。)

肝有邪,其氣留於兩腋。(肝受了邪,就隨著經脈流注到兩腋窩處。)

脾有邪,其氣留於兩髀。(脾受了病邪,就隨著經脈流注到髀窩。髀,音「必」。)

腎有邪,其氣留於兩膕。(腎受了病邪,就隨著經脈流注到兩側膝窩。膕,音「國」。)

凡此八虛者,皆機關之室,真氣之所過,血絡之所游,邪氣惡血,固不得住留,住留則傷經絡骨節機關,不得屈伸,故痀攣也。(這八虛所在的部位都是四肢關節屈伸的樞紐,也是真氣和血絡通行、會合的重要處所,因此不能讓邪氣、惡血停滯在這些部位。若邪氣惡血停留,便會損傷經絡筋骨,導致肢體關節屈伸不利,從而發生拘攣的症狀。痀音拘。)」

(二)拍打兩肘的生理反應與療效:

(1)兩肘之肘窩藏著兩個重要的穴位,一個是肺經的尺澤,一個是心包經的曲澤。

尺澤具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作用,對口腔異味,感冒、扁桃腺體發炎,咽喉腫痛、便秘、腹脹、口乾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
曲澤具有降逆鎮驚、洩熱、寧心作用,對中暑、心慌氣短的症狀以及心肌炎、急性腸胃炎、身熱、心煩、嘔吐等也有預防作用。

(2)心與小腸互屬表裡,心屬裡,小腸屬表,心之陽氣下降於小腸,幫助小腸區別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,如果心火過盛,可移熱於小腸,出現小便短赤、灼痛、尿血等症狀,反之,小腸有熱,也可引起心火亢盛,出現心中煩熱、面紅、口舌生瘡等症狀。 

(3)心屬火,脾屬土,火可以生土,即心火溫脾土,心主血脈、主神志,脾主運化、主生血統血,心主血脈功能正常,血能營脾;脾才能發揮主運化、生血、統血的功能。

(4)心屬火,肺屬金,火可以剋金,心火之陽熱可防止肺氣清肅太過。

(5)肺與大腸構成表裡關係,大腸的傳導有賴於肺氣的肅降,肺氣肅降則大便傳導如常,糞便排出通暢,若大腸積滯不通,反過來也影響肺氣的肅降。 

(6)肺屬金,腎屬水,金可以生水,即肺金養腎水,肺主清肅,腎主藏精,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、納氣、主水之功。

(7)肺屬金,肝屬木,金可以剋木,肺氣清肅可防止肝陽上亢。

(8)心包經通過兩肘中央,與三焦互為表裡,心包在內護衛心臟,三焦在外總攬全身之氣,拍打心包經可以改善上焦(心、肺),中焦(脾胃、肝膽),下焦(腎、膀胱、大小腸)全身各處的疾病,上焦的頭暈、頭痛、口臭與喉嚨痛;中焦的腹脹胃痛、打嗝、噁吐與脇肋痛等肝膽疾病;下焦的骨盆腔發炎、膀胱炎、陽痿、早洩等泌尿生殖器的疾病。

(9)心主神明,心包經與心經屬君臣關係,所以健忘、失眠、記憶減退等症狀,拍打心包經也有自癒的功效。

(三)五臟的生理功能:

1、心:心主血脈,其華在面,開竅於舌,與小腸互為表裡;

中醫理論的心與解剖學上的心頗為不同,中醫的心除了調節心血系統,更負責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。

(1)心主血脈:

負責調節血的流動。當心摶動時,血液便會在血管中運行,並輸送至全身。中醫認為心、血及血管﹝稱為脈﹞會藉著其共同的作用而聯繫起來。透過心的作用,血便可流暢地運行於脈中。

心氣是指心臟摶動的動力,若心氣充足,有正常的心率及心律摶動,血液亦可於脈內運行全身身體得到充足的血液滋潤,面色便會顯得紅潤有光澤,脈象和緩,均勻有力。然而,心氣不足,血液便不能在脈內維持有效的流動及輸送,而見面色淡白無華﹝即沒有健康的光澤﹞,脈象細弱無力,舌色淡白等,則可引致心跳、胸口不適,甚至胸痛等症狀。 

(2)心主神明: 

亦稱「心藏神」。廣義地說,「神」指整個人體的外在表現及精神狀態,並可透過面色、眼神、言語、應答、及反應等方面的表現反映出來;狹義地說,「神」則集中指精神、意識及思維活動。心能主宰人體五臟六腑,並負責管理人體的精神活動。若「心主神明」的功能良好,則可見精神飽滿,思維清晰、聰明敏捷;但若心的功能失調,則會表現健忘、精神萎頓、思想反應遲緩等問題。 

(3)汗為心液:

汗為心液,意即汗是心的液體,由於汗是津液所化生,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,而血液是心所主,故有「汗為心液」及「血汗同源」即血與汗出自同一源頭的說法。中醫認為,汗出過多,易耗傷心血及心氣,並會引致心悸等表現。因此,不正常的流汗往往是心虛的一種表現,例如心陽虛者易自汗;心陰虛者易盜汗﹝即晚上流汗﹞。 

(4)開竅於舌,其華在面: 

按中醫理論,舌頭與面部可作為偵測心臟及血液健康狀況的「窗口」。所謂「開竅於舌」即與舌相連,並能從舌的表現觀察心的狀況,而所謂「其華在面」,意即心的光華能表現於面上,透過觀察面部的光華,便可知道心的健康。例如,若心功能正常,則面部紅潤有光澤,舌質淡紅而健康;若心血瘀阻,則面色青紫,舌質紫暗。此外健康的血供應對毛髮生長亦非常重要,故有「髮為血之餘」的說法,意即頭髮乃是血液充盈下剩餘的產物。若頭髮生長受到影響,便可能顯示心與血出現問題!

2、肺:肺主皮膚,其華在毛,開竅於鼻,與大腸互為表裡;


從西醫生理學的角度看,肺主要負責體內氣體交換,而中醫則認為肺除了有呼吸的功能外,更與水液代謝、血液循環、植物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有密切關係。 

(1) 肺主氣,司呼吸:

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,負責管理呼吸活動。肺是「氣」之交換地方。吸氣時,肺吸入自然界的「清氣」,並往下輸送,與其他氣結合而成「宗氣」。呼氣時,肺則排出體內的濁氣。肺的呼吸正常,則氣道暢順,呼吸均勻調和。若肺功能失調,則呼吸功能減弱,從而影響氣的生成,並引致氣虛等症狀。 

(2) 肺主宣發和肅降:

中醫認為肺有宣發和肅降的作用,宣發是指升發和發散的意思,而肅降則指清肅和下降的意思。肺的宣發特性可表現為將濁氣發散並排出體外,亦可表現為將津液及水穀精微散布全身,達至皮毛。此外,透過汗液分泌的調節,肺將衛氣宣發至體表(中醫稱為皮毛或腠理)。

肅降特性是指肺氣具有向下的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潔淨的作用。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(空氣),並將脾傳輸的津液和水穀精微向下布散;另外肺亦有肅清呼吸道的異物,以保持呼吸道的潔淨及健康。 

宣發和肅降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,若肺失宣降﹝宣發與肅降﹞,會出現咳嗽、喘促、胸悶、自汗﹝即身體於平靜時仍然容易出汗﹞及痰濕停聚等。 

(3) 肺通調水道:
 
肺能通調水道,意即肺能疏通調暢水液行與排泄的通道。肺通調水道的方向與氣之宣發肅降的方向相同。透過宣發作用,肺將水液輸送至皮毛,並化成汗液排出體外,這就是身體的發汗程序。透過肅降作用,肺將水液輸送至腎,經過腎的氣化作用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。 

(4) 肺朝百脈,主治節:

「朝」指聚會,肺朝百脈,意即透過血脈將全身的血液聚合於肺。如前所述,肺主一身之氣,中醫認為血倚靠氣的推動才能運行全身,血液在肺進行了呼吸作用及氣體交換後,便會運行全身。此外,通過氣的運行,肺亦負責調節體內津液分布。由於氣對全身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,故肺對氣的調節即中醫所指「主治節」對身體亦非常重要。 

(5) 肺開竅於鼻,其華在毛,上連於喉:

「其華在毛」指可通過皮毛的表徵觀察肺的健康狀況。按中醫理論「皮毛」指身體之表,而肺可謂是主體表的器官。肺透過控制皮膚、汗腺及毛髮,調節了整個發汗的過程。此外,肺更將衛氣宣發於皮毛,對抵禦外邪有著重要的作用。若這功能出現問題,即中醫所指的肺氣虛,則衛氣亦會因而不鞏固,身體抵抗力減弱,引致疾病如感冒、傷風等。 

中醫認為鼻為肺之竅(肺的門戶),亦為身體內氣出入的通道。若肺失調,則鼻會受到影響,例如,肺氣不利,則見鼻塞流涕、嗅覺不靈、打噴嚏等。此外,喉與聲帶亦與肺相連繫。有時候,肺虛會引起聲音嘶啞、失音等!
兩肘之肘窩藏著兩個重要的穴位,一個是肺經的尺澤,一個是心包經的曲澤。

尺澤具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作用,對口腔異味,感冒、扁桃腺體發炎,咽喉腫痛、便秘、腹脹、口乾以及咳嗽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。

曲澤具有降逆鎮驚、洩熱、寧心作用,對中暑、心慌氣短的症狀以及心肌炎、急性腸胃炎、身熱、心煩、嘔吐等也有預防作用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